自由辩论中挑战要明晰是战斗的第一役,而正确的应答,以完美精彩的语式驳倒对方或超越对方则是战斗的新一役,也是决定性的一役。就实际操作而言,一个辩手接招,不外乎下列五种。如何运用自如,恰到好处,确需精思妙构——
1.对方推出一肯定性正面例子,我方用一反例指出对方观点与逻辑悖情悖理,不能成立。
比如,对方大讲“反腐败难”,一些领导者贪污受贿、吃喝成风,这说明反腐败确实不易。而我方反驳对方:孔繁森等一大批党的优秀干部,鞠躬尽瘁为人民,两袖清风干事业,这不证明腐败在真正的共产党人那里并无市场么?
2.对方强调某个“有力”的事实,我方接过来证实自己的立场。
比如,“愚公移山”一题,对方举例说,北京窦店村原是著名的穷地方,“顶天立地男子汉,不如母鸡下个蛋”。然而靠着愚公移山精神,窦店村人民与天斗、与地斗,征服自然,发展多种经营,终于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富裕新农村。对方辩友,听了这些,又作何感想呢?我方辩手回答——
“窦店村人民走上致富之路是移山填海带来的么?他们移走了哪座山,填了哪条河呢?窦店村能有今天繁荣富足的景象,不正是他们开放搞活,搬家流动,走出去闯市场,返回来建家园所换来的吗?这不是搬家思维又是什么呢?”
3.对方陈述某个观点,我方归谬,显示其违反常理,不合逻辑。
比如’94长虹杯辩论赛,北京大学队和中山大学队就“法治能否消除腐败”舌战,反方中山大学队就曾很好地运用了归谬的战术。请看实录——
北大队 法制加上道德等辅助手段,才正是我方说的法治啊!请问对方同学,宪法里没有规定要对你进行普法教育吗?
中大队 我来请问对方同学,用共产主义道德来教育共产党员不要腐败,这到底算不算法治啊!
北大队 这正是我们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大队 噢!对方同学的观点是——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理想都是法治啊!(掌声)
4.分解对方的观点,攻其弱点,从而否定整体。比如,当对方大讲道德改善人心,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时,我方避开大多数,专讲个别毫无道德廉耻的人:“当你家里被梁上君子光顾了,你是去公安局报案呢,还是坐等小偷良心发现呢?”
5.面对来自对方的一些棘手难题,我们可以通过幽默诙谐的玩笑滑过去。
虽然未争得理论优势,却能获得言语艺术化的效果。比如,南大队与中大队辩“提倡购买国货是否利于经济发展”,中大队指出:发展中国家应该提倡购买国货,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这是振兴本国经济所必须的。对此,南大队颇感棘手,于是我方辩手灵机一动回答——
“一味保护就能发展民族经济吗?我们的许多国货提倡购买了几十年,可是这些产业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还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呢!”(掌声、笑声)
上面所谈及的自由辩论的应答方法,在国内辩论赛上均有十分出色的运用,它们是知识功力的体现,也是辩论素养的展示。成熟的辩手都不回避交锋,相反,他们视激烈的碰撞为开启灵智的钥匙,正是在双方高度智慧、各不相让的理性对抗、互相遏制中,辩题的内涵空间被无限地扩展,语辞的结合显示出瑰丽迷人的境地。通常,在自由辩论中有三忌——一忌大段说理。站起来俨然一知名学者,滔滔不绝进行学理的阐发,费时无功,令人厌烦;二忌生硬重复自己的立场。不停地以雷同的句式重复同一内容,干巴艰涩,难有效果;三忌充耳不闻。对方说任何东西,你都似听非听,不入脑际,不作反应,只是沿着自己的思路伸展和宣陈自己的立论,观众会以为你理论脆弱,缺乏敏感,鲜有激情……所有这些,都会减损你的辩才,影响你的形象,导致评委观众直接感受的不佳。应答实际效果的好与坏,不光与接招方法有关,同时也和言辞处理密切相关。在应答的过程中,要求辩手出语精、有色彩、不嗦、可回味。
辩论的语辞虽然是在激烈交火的情势下喷发而出的,却不允许有丝毫随意、拖沓、含混或失当情况出现。就是说,一个辩手在平时应特别留意每一句话都说准,每一句话都言少而意多,每一句话都富有理趣,透着机智和聪明。而在正式的自由辩论中,更要利用转瞬之时迅速斟酌,以恰当的词汇说出最扣人心弦或最让人难忘的话。
辩论是语言艺术,因而要有艺术的水准、艺术的要求。我们在强化训练南大辩手时,特别强调即使是限时三秒钟准备的散打练习,也绝不允许出现言语漏洞,更不允许信口开河。比如在“知难行易”备战中,正式队员在散打时出现了“巧妇难还是做饭难?”“古代人们科学求知就充满了艰难险阻”“‘摸着石头过河’,可见知难”等不准、不当、不对、不美的表述,作为教练在点评时毫不留情给予了批评。比如,所谓“巧妇难还是做饭难”,真正严密的表达应当是“做一个巧妇难还是做饭难?”而“科学求知”是工业文明以后的事,古代社会根本无从谈起。至于“摸着石头过河”,是典型的“行难”,一经说出,自然要被对方抓住,所以不可不慎。
语辞的魅力是多方面的,就自由辩论而言,机智、幽默的应答总给人灵秀、犀利、振聋发聩的感受,辩论中的妙语大多富有情感张力。例如在驳“法治能够消除腐败”时,一位辩手问对方:“再完善的法治能解决自身的局限吗?铁拐李能够治好自己的拐脚吗?”场上顿时掌声雷动。深刻、机敏、生动的语辞在表达节奏和声腔运用上也多有特色,它们不是平平淡淡吐出,而是饱含情感和信念的奔泻。在’93国际大专辩论赛上,复旦队一位辩手在总结陈词时,分析对方理论谬误之后,以庄重、冷凝、理性的语辞,富有节奏感的音质音色,灵动地宣陈了下列观点,引起听众普遍的心灵震荡—
“我们相信,通过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对节制的欲望作出合理的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人类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专家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13220535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