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11月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议程是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对于正处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当前正是变革的最佳时间窗口。此次政治局会议明确了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确定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深化改革已然成为政策的核心主旋律,新一届政府也表现出了更强的决心。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它会给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蓝图、实现路径和推进时刻表。
我们判断这张改革蓝图由七大主要支柱构成:
首先是行政体制改革。这是先行之举,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其未来主导方向是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重新划定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边界。
行政体制改革是所有其他改革的基础--在整个改革体系中,行政体制改革是最先行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重新梳理中央政府各部门设置,即大部制改革,旨在简化机构提高效率;重新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向地方放权,提高基层自主性;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向企业和社会放权,只有政府收缩了,其他两者才能伸展。在年初推出一系列机构改革和简政放权措施后,再次强调对地方政府进行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要求,显示了自上而下、循序渐进的逻辑和执行决心;而反腐倡廉、地方债务审计等措施,都是为下一步改革做出铺垫。
其次是财税、金融和要素价格改革。它们既是一揽子的最小改革方案的内核部分,也是对1992~1994年价格-财政-金融整体但未竟改革的最新呼应。1992~1994年的大转型确实奠定了后续20年繁荣的根基,但其中未竟之义又是目前众多后遗症的根源,这次是再推系统改革的升级版本。
再次是土地和户籍改革。这两者是释放新型城镇化增长动力的关键--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是新时期进一步释放土地和人力两大核心生产要素活力的关键,更关系到城镇化目标的实现以及农民利益的保护,事关经济社会稳定以及长远发展。它们也将是此次三中全会最值得关注之处,也是未来最有可能出现重大突破的改革方向,并与年底可能计划推出的新型城镇化方案形成对接。
最后是国企改革。这事关公平市场环境的建立,进而决定全社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最终实现。预期主要改革方向是国有资产覆盖领域的调整和国有资本的有序进退。国有资产必须进行分类管理,这是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以及确定合适的国有经济布局的基本前提,只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才实现相对控制,而其他一般性竞争领域则应完全交回给市场。即便是在国有经济已经形成绝对优势的金融、军工、电力、石化、电信、煤炭、民航和航运等领域,也可以进行产权多元化,将部分股权转让给民资或外资,实现“国退民进”,打破垄断,搭上市场效率的便车。
从7月3日通过上海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开始,我们就强调这是改革加快启动的重要信号。短短两个月内,推进速度之快充分明示了决策层在改革路径上的前行决心和实施进程。在TPP、TTIP、PSA的围追堵截和二次入世的外在压力下,在内生改革需要推力的重要关头,作为自下而上的积极试验,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成为一个完整从经济体制到监管体制再到行政体制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创造出一个符合国际惯例、自由开放、鼓励创新的市场经济环境,通过对外开放参与构建新的贸易结构,倒逼国内改革,推动经济转型。
这正是七大改革拉动新三驾马车的关键抓手,是当下中国全力推进改革的一个缩影,意义比肩第一轮以开放促改革的深圳特区,是机制和体制的全面创新和升级。新一轮系统改革必将增强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建立起科学发展的内循环机制,也将逐渐推动中国经济的再度上行,并最终冲出中等收入陷阱。
专家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13220535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