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各位同仁,献丑了!把自己的一些学习的体会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报告。今天是2007年7月4日,要对今天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做出分析,感觉到还是有困难。我提出一个"过程研究"的方法。所谓过程研究就是把过去一段时间的重要的数据积累一下,在这儿借助一些道具,画两个曲线,我想我要表达的问题就跃然纸上了。
刚才讲的是经济周期,中国的经济不会没完没了的上涨和下跌。假设2007年7月4日的经济形势、经济政策不好说的话,我们把它放到中国改革的长河中,本轮的经济周期来讲。从2003年说起,中国的经济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整之后,2003年中国刚开年的时候,第一季度,中国解决急剧上涨。没有想到的是,2003-2004年5月份,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在云南还没有感到经济的热,但在全国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04年5月份,中央判断中国的经济局部过热。而且,中央各部委接着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了适度的调整。
一、首先对中国的金融政策做出了调整。在宏观经济中,除了财政就是货币。中国政府把握了两个闸门,一个是土地供给,一个是货币供给。有效地控制了货币的情况。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马上就有人发明了一个词叫"地根",中国政府紧缩"银根",紧缩"地根",有效地抑制了中国的经济过热。我们有以2004年的宏观经济的调整作为时点,画两个坐标图,就能做非常形象地描述。坐标是从2004-2007年,我们就讲讲这几年的政策调整。我们把下面这个坐标定义为:政府预期。所谓政府预期,我们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寻找数字,就说:政府希望中国的经济是怎么发展的?我们从2004年说起,中国的GDP增长率为9.5%,而2005年的时候,温总理希望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调整为8.5%,这都是鉴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数字。到了2006年温总理再次提出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调整为8%,在2007年3月5日要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控制在8%。(图)下面这个坐标表示的是这几年政府希望中国的经济是如此这般的发展。上面的坐标是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2004年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为9.5%,而2005年盘点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为9.9%,这些都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2006年盘点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7%,我们用连续三年的所谓过程研究的方法,把政府预期和实际经济运行做一个小小的比较,那么,中国经济形势的严峻就不言而喻了。我们看到的政府预期和经济实际运行间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为什么老讲中国的经济过热?发展过快?为什么一段时间总要出台一些让经济降温的政策,从这个表中就可以得到一些显而易见的结论。政府预期有它的道理,政府是希望把中国经济增长率适当放慢一点,但是不但没有放慢,而是一个不断上扬的趋势,之间的差距是不断迫害的趋势。我们再把2007年的情况再说一下,大家就能感觉问题的严重了。2007年现在7月4日,上半年的统计马上就会出来,我先把一季度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2007年一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出台众多的政策调控的情况下,达到了11.1%,增长速度还在往上走,更主要的是在这个地方2006年的时候,全国的物价指数为1.5%,到了第三月份已经到达了2.9%,所谓零售物价指数或称作消费物价指数--通货膨胀率,今年刚开年粮食涨价、肉涨价、鸡蛋涨价,大家已经感到物价上涨的压力了。2007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明确地说:要把今年的物价指数的上涨控制在3%以内。然而,在一季度的时候,就已经攀升到1.9%,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的压力在不断地上涨。到了5月份,已经有数据显示,5月份的CPI(消费价格指数)达到了3.2%,已经超过了温总理所说的警戒线。说肉的价格在5月份上涨了20%,粮食的价格上涨了八点几。当然,一季度中国的物价如此上涨,中国的房价也没有落后,上涨了6%左右。这从一定程度上反应的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的压力在不断地增大。更主要的从运行的趋势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实际的经济运行和政府所预期的运行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去从自己的角度或者从理性的角度了解中央应该做一些什么事。所以,中央踩刹车就成为情理中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就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适当地让经济降温。从这个大势当中,这是必然的。
专家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1322053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