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把环境保护当作额外的投资,而不是额外的成本——也就是说,环境保护本身就可以是一种赚钱手段。 ——莫里斯·斯特朗 莫里斯·斯特朗,联合国地球基金理事会主席,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加拿大外交部前副部长。斯特朗先生曾8 次当选联合国副秘书长,在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影响和卓越贡献无人能左,他不仅组织了联合国历史上首次环境会议,启动了全球环保的航船,而且还筹备召开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地球峰会,引领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他创立了“世界环保日”,被尊称为“地球工作者”“世界环保教父”。同时获得了许多环保界的至高荣誉奖项,比如泰勒环境奖章、蓝色星球奖章、美国国家科学院最高荣誉公共福利奖章等。 莫里斯·斯特朗1929 年出生在加拿大马尼拖巴省。1970 年11 月至1972 年12 月, 莫里斯担任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秘书长。他回忆说当时国际社会对环境会议反应冷谈,原本与政治圈毫不沾边的莫里斯必须天天跟各国政要打交道。在他的不懈努力下, 1972 年6 月5 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共有113个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的1300 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路标。1972 年10 月, 第27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斯德哥尔摩大会后,莫里斯成为联合国环境开发署驻肯尼亚内罗毕的首任执行官。这是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联合国机构。 年,重返联合国的莫里斯担任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秘书长,成功推动发达国家政府出资60 亿美元,帮助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解决环境问题。之后,他在《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又做了大量协助工作。 莫里斯·斯特朗先生与中国颇有渊源。他的姑姑就是美国女作家、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而他本人对中国的环保事业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尊称为“中国环保事业启蒙者”。 莫里斯一直对中国环保事业密切关注,他发现在中国相同二氧化碳减排量的花费成本只有发达国家的1/4 至1/5。紧接着,他开始思考推出一套将发展中国家包含其中的机制,于是便和中国官员一起促成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即发达国家通过提供相应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其减排量可算作本国减排指标的一部分。 近年来,为了全力推广这项机制,已逾耄耋之年的莫里斯也长住北京。他的身份既是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名誉教授,又是一家国际投资公司的总裁。莫里斯表示,他在中国成立国际投资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忙中国更有效地引入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他还透露,一个加拿大公司已和北京签署合作协议,3000 辆公共汽车将使用天然气和水煤气的混合物作为燃料。 莫里斯表示,把国外的技术和中国的资源结合起来,就有潜力在每一个城市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而对于那些参与做这件事情的公司来说,又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机会。在中国,莫里斯想传达一种思想:企业应把环境保护当作额外的投资,而不是额外的成本——也就是说,环境保护本身就可以是一种赚钱手段。 他的下一步计划是在中国建立气候交易所。“虽然气候交易所在欧美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对不少中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我希望中国可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把先进的技术引进中国。”
专家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1322053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