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会议讲话的“四不”缺陷
现在有一种现象,即领导者的会议讲话,本来短话可以讲清,却要长说,洋洋洒洒滔滔不绝;本来应该讲自己理解的鲜活道理,但却没有自己的思考,而是照搬上级讲话或文件内容,充斥“大、空、套”话和正确的废话。这种讲话只要变换时间、地点、单位、数据等要素,就可以“通用”。这种讲话,领导没有激情,听众不感兴趣,所讲内容不可能产生说服力。这样的讲话,反映的是一种不负责任、不善学习、不愿思考、虚夸浮躁的不正之风,其危害不容轻视。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领导者有“四不”的缺陷。 一是不懂。要使讲话产生统一思想,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效果,就得符合实际需要,适合受众的接受程度,少讲或不讲与实际脱节空洞无物大而不当的话。但是一些领导者不懂其中道理,以为冠冕堂皇、篇幅长、概念多的讲话,就证明理论性和说服力强,可以体现领导水平和能力,自然有利于工作。他们也不懂人们听取领导讲话的心理:没有人愿意空耗时间去听那些公式化、概念化、装腔作势的枯燥说教,只会出现厌倦、排斥甚至逆反的情绪。 二是不愿。实际需要和工作目标决定讲话内容是务实的,语言也应该是受众喜闻乐听的。这是需要开动脑筋下大功夫的。但一些领导者一味图省事,只想走捷径,平时怠于了解真切情况,讲话前又懒于研究、思考和充分进行准备。 三是不敢。要使会议讲话发生效果,就必须摆事实讲道理,所以,要有解放思想敢于独立思考,并且说实话真话的勇气。但是,一些领导者缺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患得患失,谨慎有余而魄力不足,不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观点,唯恐与上级领导讲话和文件的提法、说法有出入,给上级留下“理论水平不高、政治思想不强”的印象。 四是不善。讲话只有内容准确务实,语言表达清晰,阐述道理深入浅出,才能让人不但听得进去,而且能够理解和接受。这需要领导者具有相当的理论功底、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表达能力。但是一些领导者,平时疏于学习,不具备与现实需要相适应的思想理论和文化素养水平,语言贫乏,表达能力不强,不善于做高质量的讲话。 怎样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呢? 首先,必须发扬民主,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创造维护讲真话权利的环境。任何工作都难免出现失误或错误,出错、纠错是正常的工作规律,讲话也一样,谁也不能保证不说错话,说错了纠正过来就是了。不能因为讲话人对某些问题的表述与上级提法不同,就从政治上做出不良评价,使人因担心被追究责任而放弃积极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如果不允许出错,要追求和保证绝对正确、一贯正确,就必然形成不敢讲自己的话,句句话都要从上级或文件中找出处的现象。应该营造民主的氛围和环境,鼓励敢于用个性语言讲真话实话,表达正确思想和观点的积极性。 其次,领导者必须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会议讲话的高质量,是平时丰富思想,积累学识,提高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实践能力的结果。所以领导者一定要克服懒惰情绪,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勤于读书学习,掌握科学理论,充实头脑和丰富知识,增强理论水平,同时努力提高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具备讲好话的扎实基础。 最后,一定要着眼于从根本上遏制和扭转会议讲话的不正之风,积极采取措施,把群众对领导干部会议讲话的评价纳入考核考察内容,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充分发挥制度规范和群众监督的作用。防止领导干部工作、思想、学习等各方面,受不良作风影响,产生逆向异变。不允许领导者只做传声筒,而放弃宣传者的教育职责。
专家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1322053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