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网 >> 演讲技能 >> 演讲技巧知识 >> 演讲指导 >> 演讲知识与技巧  正文   代写各类演讲稿 求稿热线:13220535006 今天是:  
演讲基础知识与技巧
[发布时间:2011/5/23 16:29:41   作者:原创代笔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854    文章录入: ]       

演讲基础知识与技巧


  我们的演讲讲了那么多,核心是什么?特别是我们大学生的演讲比赛核心是什么问题?有演讲的技巧问题,但主要的是创造性的问题。演讲内容的创造性,说俗了就是一个字“新”,怎样才能出新的问题。江主席也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什么是创造,一下子又说不出来,创造是什么,什么标志才是创造?我认为创造就是从这样几个角度去认识它。我们申请专利的时候,都讲这个发明有创造。东方对创造的理解与西方对创造的理解是有区别的,西方对创造的主要衡定标准是非易觉察性。不是能够容易察觉到的,所以申请欧洲、美国的专利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因为它衡定创造的时候是用非易察觉性衡定的:跟日本不一样,日本的概念是进步性。只要是比以前进步的,我就能接受你的专利。日本妇女在家洗瓶子,瓶子很长,够不着,我把抹布绑在棍上,我就能刷了,我去报专利。人家觉得挺好,我为你记下来,给你一笔专利费吧!得个几万日元。日本人的发明很有意思,放的比较宽,它讲究一种进步性。我们在演讲中讲的创造性,也是在非易察觉性和进步性相结合的意义上来谈这个问题,新生的非易觉察性又有一种令人振奋的革命性的感觉,一篇演讲中有百分之三十你自己的观点就相当不错了。

  我们讲实践过程中去创新。但是“新”这个东西未必好,例如,一种新型的感冒病毒降临本市,但是我们是积极的,正面的去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是在演讲的陈述过程中来理解这个新,实际上是在演讲稿的写作,演讲内容的整个当中来完成它的,有什么渠道?有这样三点,大家以后在演讲过程当中注意从这三个角度来审视你的演讲是否具有新意,这三个角度你要掌握了,演讲格式的问题你也就解决了。第一,思路的创新,思路的创新就是我和别人说的不一样,我和别人想的角度的不一样,这里是有变化的。观察一个问题有角度的不同,有层次的不同,思路的不同。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学校91年举办了大中型企业团委书记的培训班。199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整年份。七一举办演讲比赛,一个团委书记上台演讲,他是矿务局的团委书记。他讲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怎么成立的,后来在一个小船上开会,然后历经坎坷发展到今天,怎么伟大,怎么好。讲完了大家都鼓掌。事后我到他们宿舍聊天,这个同学问我:“黎老师,看我今天讲的怎么样?有什么问题您给提提。”我说哪敢说有问题呀!“你讲得好。”他一听不对,“我说我的演讲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想听真话,想听假话?”“当然是真话了。”我说:“你今天这个演讲,充其量是一个高中生的演讲,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用不着你在这种场合下说。我最想知道的是你在矿物局团委书记的岗位上怎样体现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你有吗?”他愣了。

  我还看了另外一篇中学生的演讲,他演讲的也是党的伟大。人家没有讲共产党是怎么过来的。人家讲他当兵的爸爸经常不回家,弄得父母之间有矛盾。他也不理解他父亲。结果暑假去他爸爸那生活,跟他爸爸住一块,跟底下的战士、干部接触。他们就给他讲他父亲是怎样地为部队的现代化呕心沥血。在这个过程中,他忽然认识了他父亲,也正是在认识了父亲的意义上面,他说了一句话:“父亲真好,我今天才理解为什么共产党那么伟大,就因为有我父亲这样的党员。”他让我们很概念化的认识变得有了人性。

  我们想一想,思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思路的创新是要通过思考来完成的,而思考的过程则意味着一种痛苦。你们经历过那种痛苦吗?让你们去演讲,你们第一句话就是:“我犯了什么错误?干什么让我去演讲?”第二 ,“这怎么写呀?写什么呀?”然后极其痛苦地拿起笔,这儿抄一句,那儿抄一句。你们没有思考过,你们放弃了一次储存你们自己智慧的机会,你们把这件事按照传统的方式去认知、去反应。你没有在这个问题,这个形势过程中去认知这个问题。你该把每一次机会当作一次真正的机会来去认识。

  其实演讲和说话都是这样。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公共关系学家叫卡达基,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在贫民窟里长大的。这样的生长环境让他有了强烈的自卑感,他不敢在人前讲话,他觉得自己很自卑。怎么才能挖掘自己呢?他也不知道,心想:我得去锻炼,去在人前讲话。于是他参加了大学时的一个演讲协会,这个演讲协会就安排演讲。你是演讲协会的一员,你就有义务在这里听演讲协会同学的演讲,谁都要听,要讲。在这样的演讲会上,卡达基第一次演讲,非常紧张,但讲着讲着他忽然发现下面的同学都很热情的看着他,他发现自己的语言可以驾驭这个会场,同学们对他讲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他慢慢地就变得坦然起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他非常喜欢演讲,喜欢当众讲话,换句话说,当众讲话的这种形式,改变了他的心态,治疗了他心里的疾病。于是卡达基对这样的过程非常的感慨,从而写下了他的第一部书《人性的弱点》,以至后来《人性的优点》、《语言的突破》等一系列著作。思路的创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常常可以事半功倍。

  第二点,我们谈语言的求新,语言的求新很有意义。我们刚才说了有的演讲比赛,东抄一点,西抄一点,追求那种文学色彩。其实这些东西和我们演讲的定义有关,演讲是当众阐述你个人对社会的见解和认识。它不应该以别人的观点为依据,要有你自己的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的求新,你得去求它。什么东西你一求就是一个过程,不那么好得到,但是语言确实能够为你的演讲增添色彩。比如我给大家举些例子,语言本身能使文章变得漂亮起来。我举一些例子使大家比较清楚语言的张力和语言的形象。

  重庆有一个诗人叫李刚。原来是一个水兵,我们写大海往往是些蔚蓝的大海,海风是怎样的吹,一层层起伏不停的,波浪是怎样地亲吻着海滩,海鸥是怎样的飞翔,远处的大船露出了烟筒。这么写是一种外形的描绘,谁都会。所以得有特点的去描绘。李刚写大海是非常不一样的。它写水兵爱大海写了呕吐。我相信你们肯定有人没事写点儿诗,谁也不敢给人看,然后哪天觉得还行,便装进一个信封里送往邮局。接下来算日子,有没有登出来,有没有发表。其实诗不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它得给大家看。诗人写诗有谁写呕吐?这想起来就恶心。但是我们的诗人写呕吐写得就非常好。他写水兵在陆地上训练,在晃板上晃呀晃呀,晃得你肚子里翻江倒海,“哇哇”呕吐。我们的诗人写呕吐,“呕吐掉你所有的陆地去爱海。”语言的魅力顿时显现。诗人不明白老船长为什么总是那么爱海。像鱼那样爱海,爱出鳞来爱出鳃来。狠不狠?爱成了一种动物。他真是不明白,觉得没有寻到根。有一天,老船长拿了一个大烟斗,站在甲板上,老船长说,为什么我爱海呢?告诉你吧!因为我的脚下是“液体的祖国”。我读到这的时候,我说:“什么叫做语言的力量?什么叫做文学的爆炸效应?”我们谁把祖国比喻成液体的?我们概念里的祖国永远都是坚硬的。我们的双脚只要生在大地上,我们的全身就充满着力量。我们什么时候把我们的祖国比喻成液体的祖国了?你有这种环境,这种感触吗?水兵要体现对祖国的爱用他特殊的语言,液体的祖国,人家写得多好呀?爱海,爱得多有特点,船靠岸了,缆绳系在码头上,船开不走了。诗人说能开走就能开走。命令我们舰艇全速前进把大陆拖走。多大的气魄呀?我们总说要斟酌语言,为什么语言是求?就在这里,语言的求跟思路的创新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能割裂。《读者文摘》上有这样一篇文章《从母亲到外遇》,从母亲到外遇这是怎么回事?一看看得你热泪盈眶,他不只写了母亲到外遇,他写了母亲,写了妻子,写了情人,也写了外遇,写了对四个女性的情感,但他把大陆比作母亲,把台湾比作妻子,把香港比作情人,把欧洲比作外遇。在这四个过程中他袒露出他的情感,笔触非常的细,这是语言的张力。作者就是著名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我跟同学说:“就你们认识字的数量和王朔认识的一样多,可是你们码出来的字和人家码出来的字就不一样了。”为什么?我承认语言的天赋,但也有练习的结果,刻苦的结果。王朔说得非常清楚:“我码字就是一碗饭,我得吃饭。”人家当饭碗去写,你们除了中文系的同学或者参加演讲比赛的同学写东西比较重视语言,其他同学几乎都不重视这点。让他们写东西很难,但是严格要求没有止境,这是说我们语言的求新。其实“新”在这里面的含义是丰富的,不完全是新,也有准确,美丽,具有张力等等一系列的含义。这是我们讲的第二点语言的求新。

  第三,例证的寻新。演讲得举例子,不举例子不行。这点我希望大家在演讲中注意,为什么有些演讲我们不爱听?它和举证太少或者举得不丰富、不完整、力度不够有关系。在演讲中例证的获得是平常的积累和临时的突击相结合。例子是间接的获得和直接的获得相结合。这就是平常和突击,间接和直接的关系。有一次讲到英雄,结果演讲者当中就经常出现打架的现象,碰车的现象。周恩来,董存瑞,黄继光这一系列人物经常出现,都是一种类型的英雄。我说我给你们说一个。五四的时候有一个人叫陆宗舆,史书上是卖国贼的这样一个人,是中国驻日本的公使。后来他住在北京的一个寓所里,在家退休不干了,给人出个主意,当闲客。1937年七七泸沟桥事变。日本人在泸沟桥和国民党打了一仗,然后国民党在一夜之间撤得一个人都没有了,跑了。北京城城门顿开,日本人扛着枪进了北京。进来之后日本人不能管理北京,日本要管的话,侵略的野心就暴露了。所以他要找一个人来替他维持地面,找来找去就找到陆宗舆了。说“陆先生,您给出来主持一下北京的事,维持一下地面。”陆宗舆这样一个我们印象里的卖国贼冲着日本人一鞠躬:“我陆宗舆卖过一次国了,我不能再第二次卖国了”。他给谢绝了。这需不需要勇气?我不是要大家都在这些人身上找闪光点,但起码要有点猎奇感。梅兰芳是唱旦角的,但他是个男性,在日本人侵略下蓄须罢演,把胡子蓄起来,那是勇气,那是被京剧界、被人民赞赏的。你举这样我们听起来新鲜一点的例子,非常有意思。它也不撞车。

  我们学校原来有一个礼堂,这礼堂演电影。演完电影后我站在幕前,看大家退场,退完场后,椅子都是裸露的。椅子上面出现很有意思的现象:椅子下面垫有报纸这是一种层次,然后背上有报纸这是一种层次,然后从背上到坐位上都是报纸的是一种层次。可越是椅子上什么都没有的地面越干净,保护越多的地上越脏,这是一种反差。你得观察细致,你才会描述。演讲在某种意义上是激活大家的想象。91年我们学校举办演讲比赛,我讲的题目是“入党意味着什么?”我记得我入党的时候,我的入党介绍人告诉我:“你的入党申请批下来了,你现在已经正式进入党这个大门了。”我当时在一个大农场,借了一辆自行车,到处跑,见到老乡就说:“我入党了!”我心里非常高兴,很骄傲。但越是时间长了越感觉不是那样,那感觉是什么?不能直接告诉你们,要通过举证、举例子去完成。下面我就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到五台山去游览。去了之后发现那确实是佛教圣地,香火很盛,进到一个寺庙之后,有人就跪在那叩头,许愿。据说菩萨非常灵。我那时候非常年轻不信这个,不叩不拜,不知天高地厚。进到一个寺庙后,和我同行的一个人就想跪倒叩头,同时往功德箱里送钱。我当时做了我认为那是我一生最羞愧的一件事,我阻拦了他,我说:“你别把钱直接放进去,你看那个小和尚在敲钟,你得让那个小和尚看,如果小和尚没看见,你不就白放了吗?”我就够糊涂的了,我的朋友比我更糊涂,把钱冲那小和尚晃了晃,小和尚出来说:“我看见没看见无所谓,佛爷都知道。”听完这句话,我的脸都热了。我捂着脸就走了。游览五台山的过程中,这句话就在我的脑海里转。我说:小和尚信仰的是宗教,我信仰的是共产主义,排除开政治思想色彩,谁对自己的信仰来的自觉?我说我不如小和尚,它的一句话够我受用终生。

  第二件事,我那时候有了小孩给小孩买奶要排队,排队的时候听一个中年妇女说:“现在的奶和以前的奶不一样了,以前的奶放在这,一会儿就飘一层奶油,现在的奶稀了逛荡,这个油都让国家给抽走了,我们只能喝这没营养的奶。”我就不爱听这样的话。我不爱听并不是我的觉悟有多高,是因为我不愿听人叨唠。我说:“你说的不对,不是你说的那样,是国家进口了一种高温消毒的设备,牛奶经过高温,一是消毒,二是把奶油充分溶解到奶油里,颗粒越小吸收得越好,这基本的物理咱们是都知道的,颗粒越大碰撞越多,它越聚越大,最后就飘浮了。现在让颗粒小,你吸收起来也容易。不是国家把奶油抽走了,喝这个水,不是这样的。”这中年妇女很奇怪,说:“你是做牛奶的吧?”我说:“不是,报纸上是这么登的”“报纸上的东西能信吗?”我说:“我不信报纸上的东西,能信你这没有根据的说法吗?”她不说话了,口舌之争占到一点便宜,挺得意。这时,旁边有一个长者拍我的肩膀,问我:“你是共产党员吗?”我说:“是。”他说:“人在社会上生存,要做一个健康的人,对社会发展有意义的人,你做得对。”老同志的评价让我感慨。小和尚的一番话,老同志的一番话让我想:入党意味着什么?也许在开始时它意味着一种荣誉、光荣、兴奋。但是它本质上意味着“责任”。你看,在整篇演讲中,我没有讲什么道理,我讲了两个例证。完全可以说明我所要表达的这样一个内容。这就是对例证的浅化和活化。我们老是讲举证,一个例证出现的目的就是要浅化某种理论的观点。不用讲什么大道理,只要把这点东西说出来就够使了。

  闻一多先生有一次在民主广场参加五四纪念会,结果天下雨了,青年都跑到大树下、屋檐下避雨了,结果闻一多先生就过来了,说:“青年学生们,我给你们讲一个天洗兵的故事,武王伐肘,当出兵的时候天下大雨,武王对他的士兵说:‘此乃天降大雨,是天在洗兵,洗净我们的甲胄,洗净我们的兵器,和纣去战斗。’同学们,今天是天下雨也是在天洗兵啊!革命的青年,请你们围拢来。”大伙都来了。讲道理了吗?他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故事里面负载着它所要说的话。它通过举证、举例说明了。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演讲这种形式,口语这种形式,它是以声音这种方式来进行传递的。大家看一篇文章和听一篇文章,他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它进入大脑的渠道不同。读一篇文章是通过眼睛这个渠道进入大脑的,听一篇文章是通过耳朵这个渠道进入大脑的。用眼睛去观察信息,你可以反复的观察,反复的看,不懂得地方我翻过来掉过去的看,去琢磨。接受声音的信息不一样,它有一个连续不断性,它不允许你停下来思考。因为你停下来思考,后面的语句又来了,这种往下的信号并没有停下,你停下思考的时候,你接受的语言链就不断的发生了断裂,你不知道后面讲什么了,这样你就断断续续,不能接受完整的信息。原因在于你的演讲太理性,太哲学了,所以人们不得不停下来去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或者语速太快了所以要停下来,要思考。因此我们演讲要慢,同时要能浅化,能够一说就让人通俗易懂,能够在想象的意义上理解你这个问题,所以有人说过演讲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激发人的想象。当然,演讲还有许多语言技巧,比如说拉近人的心理距离,坦白说,你们坐的这个地方,刚才从这个门进来一个人,进来往这里一坐。“这就是给我们讲课的老师啊?讲得怎么样?听说讲得还可以,好像不象。”“那咱得听听。”这叫怀疑,从心理学意义上去理解就是说:你的心理和我的心理有一个心理距离。我演讲的目的就是把这个心理距离缩短缩短再缩短,最后我们碰撞起来。我就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我不会使所有的人都会达到心和心的碰撞,但我要让大多数人在某种意义上被我吸引。

  我也比较希望在演讲当中有一些故事,有一些人物出现。那天我和理工大学的辩论队一起谈论这个事情。说到这个问题,我说:“要在演讲过程中出现有那么一天,有一个人,有一件事这样具体的东西。”这就是西方的一些牧师、神父在进行传道过程中他们的演讲方式。教父和神父老是说神学的东西,枯燥的讲多可怕呀?所以他给你讲生动的故事,这讲故事多有意思呀?远不象今天我们演讲的语境很狭窄,我不相信我们大学生就禁锢在这儿,当众演讲就这点东西。几百篇演讲,当我发现新东西的时候,我感到特别的欣慰。我想创造一种环境更加轻松的演讲,以后有机会去实践。

  我觉得演讲的技巧倒是好教的,演讲的技巧更多的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我们说一个人口才好是有标准去衡量它的。他的标准有以下几点,大家在以后的训练中要注意。第一,语言的流畅感。从头到尾把你所要讲的内容讲下来。磕磕绊绊跟吃饭老有沙子,读书老有错别字一样令人讨厌。它也不能完整的认知你的作品,它老跑到外边去。演讲的概念是什么?演讲是在创造一个完美的语境。记住演讲的过程,流畅的语言是在创造一种语境,在这个语境里面来接受它。你一错就跑到外面去了,忘词了,这很痛苦。语言的流畅感是通过训练完成的,也是靠语言的一种感觉来去完成。这一点我希望大家能够很好的训练。在学校里语言的流畅感是通过朗诵、演讲的具体实践来去完成的。比如说我让大家朗诵的篇目,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里面的一段。我让同学上台朗诵、背诵,体会语言流畅感。语言的流畅感很锻炼人的。理解是语言的流畅感要求的第二个内涵。语言的流畅是表面的,后面便是语言的理解。即使是我自己的东西也要理解,没有理解永远像背书一样。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里的一小段,小时候七八岁、十几岁我就看到了,就非常喜欢这个。上大学老师又教这一段,它让同学一个个朗诵,我当时朗诵的正好是这一段。从那时开始每年都背,从不忘记。到了大学我让同学背,我也跟着一块背。但现在对这一段的认知和那时完全不同。司马迁遭宫刑为什么不死。他最好的朋友任安给他写信说:“你为什么不死啊?”他不理解。所以司马迁才写了这封信给任安,叫作《报任安书》。告诉任安:“我不是不死,死对我司马迁太容易了,我有比死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写《史记》。所以《史记》是沾着血泪写的。所以后来鲁迅说过这样一句话,说《史记》是不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理解是说我自己写的这篇文章如果我能够很好的把它理解,声情并茂或娓娓到来,告诉大家。你还用背那个稿子吗?不用了。你还存在忘稿子的事吗?不存在了。我们学校前两天办了一个演讲比赛,一共有九个同学,其中一个同学讲的就是自己的社会实践。他讲到环保,他带着一种使命感到峰山去采访。但是亲眼见到那些农民贫困的样子,所以他很困惑。环保如果和农民的生存对抗起来将会怎样?有事例,有形象,有思考。整个过程讲得非常好,没有任何稿子,讲自己的经历。而那些真正把稿子写好了的人,哇哇背,“对不起我能看一下稿子吗?”还得把稿子给他递上去。这还是我们学校的辩论队队员,按说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没有问题。那为什么会这样?只有投入,你才能获得流畅感。

  第二,语言的节奏。它也是体现口才的一个方面。这个节奏给大家一个量化的概念,每分钟180个字。它是经过科学的测算得到的这样一个数字。每分钟180个字的播音速度将使人听起来比较舒服,它既不显得太多,信息拥挤,也不显得太少,造成单位时间浪费。但是这种语速本身来讲只是给我们一个量化的概念。作为演讲来讲,它要根据演讲的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出现一些变化,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演讲节奏的把握。流畅感、语速这个东西还可以量化。对于节奏这个东西很难说。它是不可量化的,处在精神层面。所以节奏的跌荡起伏,要错落一点。但有的同学就喜欢这样娓娓道来,这也不是不可以。每个人的风格不一样,我们更看重演讲的内容。有的同学会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说:“我们当众讲话,就是感觉眼也不知道往哪看,手也不知道往哪放,上来还哆嗦。”我给大家形容过,人有两个肾,当众讲话,一紧张,肾就分泌一种激素,叫肾上激素。激素会慢慢的浸透到你的血液当中,血液中一旦浸有这种激素,血液流动立刻就会加速冲击你的心脏,心脏就加快跳动,血的挤压量加大,量大就冲到你的脸上来,你的脸就会开始变红。之后,这种激素还促使你的神经紧张,肌肉就变得僵硬,过于僵硬以后肌肉就开始痉挛,痉挛俗话就是哆嗦。我们学生有的时候演讲实践,都是用摄像机拍下来。“我专拍他那个哆嗦的地方,他就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了。”我老说,“把丑丢在家里,到社会去潇洒。”没道理吗?有道理,不是说老师丢你的丑。经历多了就会从容的。

  当众讲话有时候会出现忘词的现象。我觉得刚才我已经讲到这一点了,就是我们太机械的背诵了,不是一种理解的背诵。这就有个问题,就是难免哪个地方卡了壳,出现问题。丘吉尔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个演讲家,英国的首相,二次大战的风云人物,他第一次当参议员的时候,他去讲话,就是机械的背诵,结果外面雷雨风声大作,把窗户乓乓弄得直响,大家都去看窗户,他也去看,再回来忘了该讲什么了,议员都哄他“噢,噢!”把他哄了下去。他说:“我再也不这么背了”。所以理解非常重要,但在讲的过程当中却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你临场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实际上只有一个办法,越过“忘点”,把这个“忘点”越过去。你永远记住一个概念,你没讲出来的时候,别人不知道你讲什么。为什么我老说,灵感思维在演讲中有一定的作用,自如发挥,不受限制。
讲演这个东西说起来,也没有固定格式,有的同学问我说:“老师我从台下走上来如果不说‘我演讲的题目是……’我说什么呀?”我并不是反对你们所有的人上来都说:我演讲的题目是……,你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来完成。我记得我教的86、87级的那些同学思维很活跃,上台以后那个男生“唰”的把衣服拉开,“这就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爱护森林’”他贴了一条大标语。人家这思路够可以的。另一名同学,先在桌上敲出马蹄声,然后问大家:“注意,这是什么声音?”大家说:“是马蹄声”他再说一句:“对,这就是奋进的马蹄声,也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你看人家的思路真是挺漂亮的。上来就把你抓住,引发注意。在心理学上它是定向心理反射。

  人有一副好口才对你的工作、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我们的毕业生回来以后说:“老师,一个口头,一个笔头,大学里面把这两头要搞好了,非常重要,”在社会发展中,好口才也会助你成功。这一点大家在不远的将来或者现在就能感受到。我希望大家鼓起勇气敢于实践。好口才并非高不可攀,看你有没有恒心。

    专家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13220535006

  • 上一篇文章: 演讲技巧知识:技巧101招

  • 下一篇文章: 进行演讲时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领导干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心…[2732]

  • 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3141]

  • 反腐倡廉格言警句-反腐倡廉名言…[2857]

  • 十八届三中全会观后感最新范文…[2379]

  • 2013年最新大学生反腐倡廉征文…[3428]

  • 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3141]

  • 竞聘一对一辅导受欢迎[51228]

  • 竞聘选择我们的理由[61199]

  • 求稿问答[18495]

  • 竞聘演讲需提供的材料[54530]

  • 没有相关文章
        没有任何评论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10 演讲网 在线QQ:316327876    
    页面执行时间:468.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