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育”课题总结汇报
一、 课题的提出: 1、原有的环境基础 我校创立十年来,立足社区实际,服务社区百姓;以人为本,着眼学生整体发展。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步形成了以“绿色”为主的教育特色,以此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由于我校所在的社区是江苏省城市绿化示范小区,学校自身的绿化面积有27%,因而绿色植物多,绿色面积广的特点和优势给我们的实践活动创设了条件。 2、对原有活动的反思 近年来,我校为了创建绿色学校,利用绿色资源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在植物园中设立植物分类区,植物实验区,在植物中挂上导示牌,使学生认识植物的品质,类别;结合创建绿色中队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护绿经验交流、研讨,探索植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奥秘;建设创绿实践基地,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创绿”实践活动。我们想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有主题的环境道德教育。 然而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这样的活动只是应时的、肤浅的,并没有形成为一个系统性的品德教育过程,也没有转化为学生的一种稳定的行为素养。因而,我们对活动进行了反思。我们认为绿色学校不仅取决于绿化面积的多少、绿化环境是否优美,更为重要的应是人与物(或物与人)的心灵与精神的“绿化”,我们称之为“绿色教育”。如果立足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角度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思考,绿色教育就代表着一种健康绿色的教育方式,它要求教育能回归学生、回归生活、回归真实。 3、对绿色教育的新思考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教育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塑造,绿色教育是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新课程理念校本化的选择,它的研究还有着广阔的外延。“绿色教育”这个课题在绿色管理的应用,绿色德育的构建,绿色教育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有很多具体的研究内容,也是学校发展所必须研究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1)目前的基础教育,学校功利化,教师工匠化,学生工具化,在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的生命的活力和个体的需求被弱化甚至虚化,教师的创造激情被窒息,学校成了制造升学率的机器。所以,当看到我们学校里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心寒的沙漠化的危机时,我们不禁呼唤绿色教学,期待着教学活动能真正回归学生、回归生活。 (2)我们对学生进行的德育,往往是一种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是一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自由与尊严的教育。事实上,灌输反映了社会本位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是对学生独特性和差异性的漠视。我们需要从学生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等实际情况出发,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德育工作,让德育不仅仅只是课堂知识的学习,而能渗透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使德育回归真实。 (3)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有一系列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当往往会因为强制过多,而可能扼杀了工作、学习的热情。学校应追求民主、和谐的绿色管理制度,关注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为出发点,把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中心位置。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课题的界定 绿色教育一般指环保教育,而我们所研究的绿色教育则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环境保护教育,其活动可分为:“亲近绿色”--认识常见的花草树木、动物;“呵护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护绿行动”--参与环保实践。(二)是指教育环境、教育方式、德育过程、管理方式等的“绿色”,它更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从而使教学双方形成终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能力)与品质(意识),同时实现教育机构(学校)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绿色教育行动研究”是在行动中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教育回归学生--促使学生有差异地发展,有个性地发展;回归生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教学的生活化;回归真实--使德育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研究的具体行动主要分为绿色环境、绿色教学、绿色德育和绿色管理四大部分,这四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2、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营造绿色校园环境的环境教育研究。 对学校进行自我发展设计,如:在学校草坪中设置了简洁有力的格言、主题鲜明的图案;在走廊中设置个性化的校务、教务公开栏,把三面主墙壁上布置成“文化墙”,在草坪中间插上“我还小,别踩我”、“青青草地,脚下留情”等学生自己撰写的环境保护标语牌,在校园内设置分类垃圾箱,加强废品回收,实施班班无扫帚工程,成立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服务队等。通过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绿色,有自己的个性,环境优美的花园,来进行渗透性的环境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修正自己的行为。 (2)强调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成的学科教学研究。 学习新课改精神,把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手段的主攻方向,放在研究学生、研究学法和科研促教上,努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挖掘教材中绿色教育的内容;在教学目标上,提高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促使其情感、态度与知识的共生;在学习方式上,不是用一种方式,而是用适合学生的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在评价方式上,不仅仅由教师来进行评价,更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 (3)注重个体“可持续发展”品质生成的“生态德育”研究。 目前的德育,往往是外部教育,不能体现学生思想教育的自我生成。绿色德育强调唤起学生自我,体现人文关怀,它要研究德育工作规律,从学生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等实际情况出发,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把教育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4)旨在激励教师自我专业化发展内需的教师管理研究等。 传统管理方式往往只是由学校一方制定管理制度,对教师进行管理,但往往花了力气,但缺乏成效。而绿色管理则要让教师参与到管理中来,从教师的发展需要出发来制定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为出发点,把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中心位置,谋求三者协调、快速的发展。 3、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筑绿色环境,建设温馨校园。通过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绿色,有自己的个性,环境优美的花园,来进行渗透性的环境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修正自己的行为。 (2)探索绿色教学,体现课改理念。绿色教学就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把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手段的主攻方向,放在研究学生、研究学法和科研促教上,努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3)倡导绿色德育,促成和谐发展。我们倡导的绿色德育就是遵从德育工作规律,从学生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等实际情况出发,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把教育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4)实行绿色管理,构建发展平台。学校的硬件建设、学校环境布置、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即一系列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都要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尊重人,信任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为出发点,把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中心位置,谋求三者协调、快速的发展。 三、研究过程 课题实施原计划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05.3-2005.6)学习有关理论,设计方案,组织课题组。进行前期资料文献收集、调查研究,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论证实施方案。2、实施阶段(2005.8-2007.8)开展实践和研究,积累丰富的研究素材。3、总结阶段(2007.9-2008.1)对研究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整理有关成果,召开课题鉴定会结题。 现已完成第一阶段准备工作,2005年5月,学校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一把手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把绿色教育研究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形成了校长总负责,副校长具体分管,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第二阶段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主要研究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1、加强校园绿色文化的建设,提高校园文化的内涵。 我们学校倡导“校兴文化,文化兴校”的理念。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种引领,虽不一定都看得见、摸得着,但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的积淀正是在这种引领下逐步形成的。让学生举目所及、举足所进的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注重有形的文化建设和无形文化环境建设,从而达到育人环境优质化。今年7、8月,我校进行校园建设,在有形环境建设上,我们注重美化、净化、香化、雅化。校园四周的树木错落有致,甬路两侧精心修剪的树墙整齐排列,为一批花卉树木,并挂上了统一的铭牌。学校内外进行了新的粉刷与装修,换上了磁性黑板,新的课桌椅。同时,也铺设了塑胶的跑道,学校的小运动场也铺上了地砖,极大地减少了学校的粉尘污染,也大大地改善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环境和条件。在无形的文化环境上,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走进校园,可以看到:精心设计了绿色环保宣传窗、绿色宣传提醒词,爱护环境的标语易学易记。学校还精心打造三面文化墙,“水滴石穿”--一面水墙,寓意学习要有恒心;“耕耘收获”--植物墙,则形象生动,富有教育意义;而厅堂中央的山水大理石墙,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面文化墙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每一块墙壁会说话。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进入学校的每一个人明显的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绿色文化气息。 2、开辟绿色课堂,加强绿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追求的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教学的本位定在以人为本,促进发展上。我们积极倡导绿色教师的“六个一”专项活动。即:一堂体现绿色教育和个人的优质课,一堂绿色教育主题队会,一篇体现绿色教育的案例,一个班级环保意识的形成,一个班级绿色意识明显提高。每位教师要有一颗能呵护孩子心灵的宽容的心,让绿色意识根植于教师、学生的心中。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绿色观念的指导下,认识到教师要摆脱过多传统型、经验型思维的困扰和束缚,走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教学不能只盯着分数,从本质上说,还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有知识、有涵养、有艺术品味、有高尚情操的人。教学不能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唯分数是瞻,高分万岁;不能重视优等生,漠视中等生,轻视差等生。我们把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手段的主攻方向,放在研究学生、研究学法和科研促教上,努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校组织办学思想、教学理念大讨论,开辟教学论坛,促使老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并利用本校本地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设校本课程,深入进行课改实验等。而教改的根本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充分调动其潜质,促其自我发展。绿色教育是让受教育者学以致用、学为所需,以目标定学习,用这些来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面对的实际的压力。换句话说绿色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生存能力,即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劳动、创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积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做、教师提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提倡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教师以引导--点拨--激发为教学手段,学生以自主学习--团结互助--开拓创新为学习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表现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实践中肯定自己。 我们也实行新的评价方式。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一定的评价方式对教学将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在我们课题组成员的研讨下,我们确定了新的评价方式,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的全面评价。全面评价要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素养。(2)教学中的全程评价。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该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4)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自我找差距,相互取长补短;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了让我们“绿色教学”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我们积极构建研究机制,形成了以科研室为中心,教研组为主体,以专题组和级部教研组为两翼的教育研究网络。我们采用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群众性研究与专家指导研究相结合,普及性研究与个别研究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教师的不同能力、学历、经验层次,设置不同的研究目标,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发动每个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我们因人而异,分层指导,注重每个老师自身能力的拓展,为每一位教师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使人人享有相应的成长空间。我们还调整了教师队伍,在考虑教师队伍构成时,做到年龄层次化,以保持教师队伍精力充沛;知识互补化,以保证不同专长教师互相合作、补充;性格气质相容化,以增进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体谅、帮助,从而达到教师的优化组合。对于研究型的教师,我们实施一个“推”字,采取以“推动园内,推出园外”为主的管理手段;对于苦干型的教师,进行一个“引”字,给与他们及时的支持,帮助他们重塑自信.逐步适应新形势,进入崭新的工作状态;对于年轻新教师,进行一个“带”字,由工作中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踏实认真的教师进行“传帮带”,园内迅速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热潮。早在1998年9月,我校英语教研组就承接了市教育学会九五课题《小学愉悦英语》的研究,全体英语教师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主要任务,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探索形成了富有情趣特点的小学愉悦英语教学模式,同时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唱歌学英语,每班设立英语角,定期更新内容,成立英语合唱队,通过办报、宣传栏、校园电视台等宣传阵地的建立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的开展,真正使学生从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在愉快的气氛中,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的环境里学习英语。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历届毕业生进入中学后表现出来的英语自学能力和成绩受到中学老师的好评。同时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我校季晓峰老师代表南长区参加市英语教学展示活动被评为优质课;英语组承办南长区大型英语观摩活动“Halloween” 获得一致好评;英语组四位老师在四年中共获市级荣誉6人次,区级荣誉5人次……2010年5月,我校英语课题组面向全市进行结题汇报,得到市教育学会专家高度赞扬。这次课题研究更让我们明白只有使教学回归学生,才能让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教学少了,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多了,课堂气氛日渐活跃了,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课看似热热闹闹,但老师却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一堂课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绿色课堂”。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科与学科之间是互通的,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有利学生接受全方位的教育,我们集体备课时,教研活动中,语文老师会与科学老师研讨,英语老师会找音乐老师商量。于是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常能听到优美的乐曲,英语课上学生也能自由的活动。今年上半年,我校季晓峰老师在操场上了一节英语课,巧妙地把体育与英语揉合在一起,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说说跑跑跳跳,展示给听课老师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颇受好评。学生们都说:“快快乐乐一堂课,轻轻松松学英语。”这样的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有重点地在一些学科加强研究,寻找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效率。 3、加强德育工作管理,科学构建绿色教育体系。 (1)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则,用绿色书籍引领学生走进绿色世界,培养绿色心灵,从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校组织了《新世纪的宣言》读书系列活动、校本课程《一本书开阔视野》读书汇报会、《诗风伴我行》赛诗会,使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受教育,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使学生心灵受到熏陶。我们始终把绿色读书活动当作一个永远不能竣工的工程来抓好抓实。我们特别抓住每一个能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机会,如:沙尘暴与保护生态环境、“非典”防治与卫生保健、白色污染与垃圾处理等,使学生能时时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触事生情,事事关心。 (2)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都确定不同的教育主题,每周都有一个来自大队部的校园环保小倡议付诸实施,使同学们做到环境保护有的放矢,有章可循。在开展“让校园没有废纸活动”中,我们提出了“捡拾一片纸屑,净化一次心灵”等倡议;这不仅是学校行为,同时也是家庭行为和社会行为。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我们感受到了细微之处同样见大教育的道理。我校还开展了“减少废物,变废为宝,让环境更美好”的“减废”活动,通过算一算(调查废物量)、看一看(目睹垃圾与人类争夺土地的战争)、说一说(号召“减少废物,从我做起”)、集一集(征集环保宣传语)、论一论(“沙尘暴”形成的根源究竟在哪里),通过此项活动,同学们增强了环保意识,并能把食品袋、废纸盒、易拉罐等制作了精美的工艺品及教学用具等。学校还开展了“绿色班级创建”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绿色行为习惯的养成。绿色倡议使学校绿地、植物带成为学生心中的最爱;绿色承诺,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变成自觉的行动。学校大队部还号召全校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为城市“洗脸”,设立“环保小卫士”监督刚,监督制止损害环境的不良行为。另外,我校还切实加强绿色文化队伍建设,从规划层、贯彻层到实施层,分工明确,协调动作,充分体现了我校绿色文化建设全方位参与、全过程育人特色,从而收到绿色教育上下共振的效果。 (3)以“自强、和谐、创新教育”为特色,增强了绿色教育的针对性。 由于芦小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源个体的差异,使芦小师生学会了走自强和谐之路,形成了“自强、和谐、创新教育”的办学特色,让每一位走进芦小的学生都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适应、学会创造。在芦小,能处处感受到自强的氛围:操场四周的栅栏,是我们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粉刷的;芦小操场的杂草,是我们全校师生共同努力铲掉的……在芦小,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的主人每一个人都特别珍爱我们的环境。 4、树立绿色心灵的理念,增强绿色教育的科学性 在绿色文化创建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呵护每一位生的心灵,注重人文的终极关怀。注重沟通,让每一位工作学习在芦小的师生都身心愉悦,心灵舒展。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开辟的三条绿色通道。 第一条通道:开通了“校长信箱”、“知心姐姐”信箱,在师生之间架起绿色桥梁,让心灵走进心灵,让每一位师生都能以积极、健康的绿色心态面对人生。通过信箱问题梳理,定期举行心灵绿洲恳谈会,让它变成师生释放情感的空间。在芦小工作的所有职工,同时,我们还积极培植“绿色成功树”,充分提供条件,给每一个学生以均等的机会,让这棵经过精心培植的“成功树”上都有每一个学生能够得着的“苹果”。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升旗仪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轮流当升旗手的机会;班主任组织的班级管理,让每个孩子都有轮流成为值日班长的机会;校园广播由学生自编自播,给更多孩子以施展才华的机会。本学期我校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帮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绿色心态面对人生。 在绿色文化创建中,为了贫困学生顺利成长,我校开辟了第二条绿色通道。为了使这些贫困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我校实行贫困助学活动;由一个班级包扶一个学生,实行爱心捐助活动;号召全校师生为特困生捐款,帮助其完成学业;实行学费减免活动,上学期为21个贫困学生减免学费共计金额千余元。面对贫困的学生,我们积极进行心灵的呵护,积极倡导用知识改变命运,用良好的心态面对命运的挑战。 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开辟第三条绿色通道,增强绿色教育的持续性。在芦小,我们大力倡导家长是学校的合作伙伴,引导家长成为学校的主人,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学校与家长、学生与家长搭建绿色温馨平台,让学校与家长互通有无、互动互助;让学生与父母的心灵独白可以尽情地释放。我校把每月最后一周周二定为家行开放日,将全天、全课程对家长开放。让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不定期开设家教课堂,进行成功家教案例分析,共同探讨育人模式。每学期的每个月我们都致家长一封信,将本月的工作重点纳入其中,欢迎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还给家长印发了教育培训资料,从而收到家校教育共振的效果。通过家长学校这个桥梁和纽带,使学校的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从而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四、研究成果及反思 1、 学校发展 我校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以“绿”育人,将绿色教育研究当成改善学校育人的手段、改进管理模式、积累学校文化的底蕴一件大事来看待,从而树立起学校“绿色教育”的思想理念,奏响了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绿色教育的旋律。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文明单位、 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现代化工程示范学校等十多项称号。我校正在争创市实验小学,将于今年十月完成验收,同时申报市绿色学校的评估。绿色教育的研究,培养出了一大批教科研的骨干,我们汇编出了教师“绿色教育”个案集,撰写了不少与此有关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区各级频频获奖。在此过程中,许多青年教师也日益成熟,短短三年中,我校有两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一位教师获“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三名班主任获得“区优秀辅导员”的荣誉,十五位教师晋升为高级教师。学校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学生德育成绩考核及格率100%,体育及格率97%,优秀率26%,各科合格率98%以上。学生们的才华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百灵鸟歌舞比赛中获金奖,在航模比赛中我们包揽了团体、个人几个第一名,在区运动会上去年我们也取得了团体第六名、班平均第四名的好成绩。几年来,学生在参加各类比赛中共获得集体奖24个,个人奖135项。绿色教育真正成为了我们的办学特色。 2、理论思考 通过创设绿色学校、开展绿色教育活动,我们有如下共识: (1)创建“绿色学校”、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办校质量和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有利于创建高层次的学校特色品牌。 (2)创建“绿色学校”、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有利于老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手段,形成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开发绿色课程、实施绿色行动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3)创建“绿色学校”、树立“绿色教育”理念,使学生受益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它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各方面的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到达一种人与环境、人与他人、人的内心世界的高度和谐统一状态,为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杨叔子先生说:“以‘绿’育人,而非其他,人是有感情、思维能力、精神境界与个性的,或者说是有‘灵魂’的。‘育人’主要是开发人脑,化育‘灵魂’,而绝不能加以污染与破坏。” 我们正是从“绿色教育”的理念入手,通过美化校园绿色环境,建设学校绿色管理模式,创建校园绿色文化,来培养一代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未来人才。让我们共同奏响绿色的旋律!
专家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1322053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