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校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也许因为年轻,我还品尝不到“桃李满天下”的那种甘甜与喜悦;也许因为年轻,我还不能感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真正内涵。记得曾经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要当教师?当时我告诉他,不是很多人都会崇拜自己的某位老师吗?可能也是为了圆梦吧。然而,有一天,我再一次听到了这样的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多么生动的描述,多么透彻的感悟啊。我的心被震动了,不由想起了我的一位同行,一位已逝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楷模——方永刚教授。 方教授1985年毕业后入伍,生前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20多年来一直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他钟情于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方永刚以一个理论战士特有的敏锐,密切关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个最新成果。他对学生说,只要立志成为党的理论工作者,关注前沿就不再是个人意愿,而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学校工作之外,他还是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客座教授,方永刚先后作报告1000多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足迹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面对课堂上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每次讲课前他都要了解听众的具体情况,力图用最形象最贴近听众的语言来讲解。 2006年7月,方永刚在本溪讲课时有人问:社会主义要消除两极分化,为什么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还这么大? 方永刚略一思忖,打了个比方:“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需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才能像火车头一样带跑。我们的火车过长,到现在,最后一节车厢可能刚刚出站,但我们要相信党和政府。重要的是,我们的铁轨已经铺好了!”接着,又用自己在南方乡村的见闻鼓励农民走出去开眼界,鼓励他们发展经济作物。一堂两个小时的课,既讲了认识问题的方法,也谈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为这位“大城市来的教授”赢得了“不回避问题”的称赞。 给社区居民讲“和谐”,方永刚用一个拆字游戏作为开场白:“‘和’——左边是‘禾’,右边是‘口’,就是人人有饭吃;‘谐’——左边是‘言’,右边是‘皆’,意思是人人都能讲话。和谐社会,就是生活丰衣足食,政治高度民主。大家说,这样的好日子谁不想过啊!”给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讲先进性,方永刚引用了两句来自田间地头的顺口溜——“走路不沾泥,有钱娶婆姨”,说明农民群众对致富带头人寄予的希望。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他追溯小岗村那张盖满红手印的“生死契约”;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痛陈“非典”肆虐的教训;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他细述“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理论只要回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就和实践一样是常青的。”这是方永刚常说的一句话,他坚信,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和理论传播也没有止境! 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以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方面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2007年1月15日上午,在术后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疗间隙,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员们上完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1月22日,他带病给大连市地税局作了《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1月23目,他又躺在病床上完成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没有科学信仰的人是不幸的人,我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方永刚说,“我们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的,自己都不坚信真理的话,怎么让别人相信呢?自己都不感动的话,又怎么去感动别人?”科学信仰之于共产党员,如同人生的长明灯;科学信仰之于教师,乃师之大德;科学信仰之于任何需要信仰的人,则是一种可以传递、可以倍增、可以扎根的力量。 08年3月25日,方永刚走完了他45年短暂而精彩的一生。 有人这样为他赋诗:悄悄地,你走了 留给我们的 是四季的约会 还有诗一般的45岁 我不相信 你会走远 你如歌的生命摇曳着如梦的风铃 我不相信 你会离去 我的耳旁回荡着你的歌声 悄悄地,花开了 一如你绚丽的一生 3月里 你又一次出发 春风告诉我 海边的云霞 是你化作的永恒。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专家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1322053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