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也是一个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通行证”,更关乎亿万人民群众的福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质量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其中特别指出要求大力推动“三个转变”。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也明确提出要构建“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提升格局,真正动员全社会增强质量意识,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社会氛围。努力推动全社会着力在质量提升上下功夫,以质量的提升对冲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助力“速度时代”推向“质量时代”,使全社会积极参与到质量强国的建设事业中来。
“放”是助力质量强国的起步,只有真正做到“放”,才能充分发挥出企业作为质量主体的作用。在“速度时代”,政府部门为了维护中国的基本质量安全,建立起了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督等一系列的质量体系,这些努力为国家的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进入到经济新常态,这种保姆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严重抑制了企业追求经济发展和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只有通过简政放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激发出市场的活力,增强企业的创造创新能力。首先,坚决取消不必要的质量事前审批行为,严格限定质量事前审批目录,并且实行最为严格的目录审批管理。2014年是国家质检总局行政审批改革以来,执行力度最大、效果最明显的一年。虽然质检总局已经在简政放权上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但是仍然具有非常大的空间,还应该继续扩大相关范围的改革。这也是应支树平局长的要求,按照删繁就简、流程再造的总体思路,抛开部门利益,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继续加大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力度,对能取消的审批项目坚决予以取消,确实不能取消的也应该尽量放下去,有效降低准入门槛,真正把“减法”工作做好。其次,应该继续从法检目录下手,进一步扩大简政放权的范围。近年来,法检目录不断调整,进一步由作为质量主体的企业真正担负起产品的质量责任。在入境检验检疫方面,应结合当前频现的疫情疫病以及进口产品出现的危害国内生态环境与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情况,加强准入研判、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等相关信息的收集,从而能够对进口法检目录进行有效的动态调整,不断为保护我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出检验检疫系统应有的贡献。
“管”是助力质量强国的关键环节,只有真正做到“管”,才能充分发挥出政府的市场监管作用。把关注的重点从以前的事前审批和保姆式的管理转变到对市场和企业的事中和事后监督管理上来。重新对政府的监管职能进行定位,改进政府的市场监管模式,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要确保监管成效,又必须能为企业的贸易提供便利;既要对所提供的服务把关,又应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能。质量安全问题关键在于防范,所以就必须不断加强对综合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实施战略和目标集成、过程集成、组织集成和信息集成,不断完善集成管理,要对3份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进行不断完善;同时,还应着眼于监督抽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牢牢把握风险防范、法制建设和诚信建设等关键环节,通过探索完善以质量管理控制与风险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确保出境货物能够快速放行;同时,在入境过程能够有效防止有毒有害和疫病疫情的传入。现阶段,检验检疫部门应尽快完善统一的企业诚信管理系统,把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对企业质量信用的分类管理,建立并完善企业的质量信用档案、企业信用公示制度以及质量黑名单制度,通过各种措施,从外部不断加大对企业自身信用行为的约束,同时提高企业的失信违法成本,从而使得企业不敢、不能、不想给自己的诚信档案抹黑。
“治”是助力质量强国的致胜法宝,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升我国质量的总体水平。对于质量安全问题,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十分关心和需要面对的,李克强总理强调必须实行质量社会共治,才能形成推动质量提升的叠加效应和强大合力。检验检疫机构的工作者也已经意识到,由管到治是质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后检验检疫工作的发展方向。对于“治”,更多的是需要公众的参与,在这一方面,检验检疫部门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通过现有的新兴媒体方式,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一方面向大众多宣传与质量安全相关的新闻知识,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掌握生活质量安全的小常识,人人懂质量也就变成了现实;同时,还可以将这些沟通渠道变成举报投诉和信息发布的重要基地,使得质量安全问题得到曝光并接受社会监督。通过“管”的举措,使企业能够真正做到自治,做到质量重于数量,信誉重于利益,企业自身形成对产品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对于消费者本身,还应通过不断掌握质量知识,提高自身质量意识,强化维权观念,充分发挥法律法规所赋予的监督权利,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发现的质量安全违法行为,成为社会监督的中坚力量。新闻媒体也应该利用自身行业特点和优势,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加强质量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于质量方面的关注度,引导大众正确对待质量问题,多传播质量方面的正能量,敢于让无视质量问题的团体、个人暴露于阳光之下。只有汇聚社会合力,才能真正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21世纪是质量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也一直把质量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李克强总理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只有紧紧依靠深化改革,在不断发展中打好全面提高中国经济质量攻坚战,才能实现宏观经济整体和微观产品服务的质量“双提高”。打造“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提升格局,并不断学习国际先进质量经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以及提升质量水平的通行做法,助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责任编辑:演讲网 yanji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