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经济社会部始终强调 “迎着问题上,朝着基层下,面对群众走,向着深处挖”。我所在的农村采访室,更是长期扎根基层,坚持为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用从土里刨出的新闻报道赢得了读者的认同。“走转改”活动启动以来,我们更是全体上阵,将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的后续报道与“走转改”紧密结合,在报社领导支持下,策划了“走基层·草原牧区行”大型专题采访活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内蒙古,五路人马历时近一个月,走进草原深处,在牧民定居点里探民生,在游牧帐篷里听期盼,写出了《牧民置新家 政府送厚礼》、《像护青稞地一样护草原》、《青青草原送出放心奶》等一大批生动鲜活的稿件,牧区干部群众纷纷感叹“我们熟悉的《人民日报》又回来了”。
通过“走转改”,我明白了“接地气”工作才能有“底气”。
日常工作中我常为找不到好的选题而苦恼,这次采访却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基层才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只要真正走进基层,走近群众,就能抓到“大鱼”,抓到“活鱼”。
以前,在办公室里抄材料,写篇千字左右的稿件,总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左推敲右打磨,依然不觉生动。但这次在玉树,当我们翻山越岭走进震后重建的高标准藏式民居,与牧民兄弟并肩而坐,为他们昨天的不幸遭遇而感伤,为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高兴时,心与心的碰撞让我不再为题目而发愁,不再为文章的干涩而苦恼。当天采访、当天写稿,1500字的稿件《新房子实在太让我们满意了》一气呵成,很短时间就拿出了成稿。稿子在人民日报一版见报后,读者反响热烈。
通过“走转改”,我明白了“接地气”稿件才能有“人气”。
作为记者,很多时候我们似乎习惯从发布会上获得新闻,稿件也多追求宏大叙事,而常忽略了普通百姓的感受,高高在上的稿子渐渐也就没了“人气”。在基层采访我发现,很多自以为得意的“大作”,却并没有给广大读者留下多少印象,相反那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作品,尽管已过去多年,却依然让群众记忆犹新。
这次在青海,我们有意识把大部分走访地选在了3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采访的对象也几乎都是以前很少关注的普通牧民。白天,在广袤草原上我们同牧民兄弟们席地而坐,畅谈喜怒哀乐,倾听他们对于未来的憧憬。晚上,在低矮的帐篷里我们克服着高原反应,将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当满含热度、饱含深情的稿件次日见报后,总会在牧区干部群众中赢得较高的评价。
群众认同的原因在哪里?细细想来,一位老记者的话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一名记者能否写出力透纸背的好作品,绝不是取决于记者的“妙笔生花”,而是取决于记者是否真正心系群众。只有和老百姓成为真朋友,写他们关心的人、写他们关切的事,记者的稿子才会越来越有“人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颗种子,唯有深植泥土,才能生根发芽;一个记者,只有真正扎根基层,才能获得成长的不竭动力。相信“走转改”必将成为崭新的起点,激励着我们带着思想上的巨大收获,带着做好新闻工作的责任再次出发。
“走转改”,我们依然在路上。
- ·2018年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参考范文
-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题比赛演讲2018范文
-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守望者的情怀
- ·2016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范文精选
- ·好记者讲好故事-第16个记者节演讲稿
- ·记者节走转改主题发言演讲稿
- ·第13个记者节演讲稿-媒体的责任
- ·2012年第13个记者节上的发言讲演稿
- ·用心感受用脚去丈量-“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
- ·记者节演讲稿:真实的人和真诚的我
|
|
|
|
|
|
|
|
|
|
(责任编辑:演讲网 yanji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