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起源及发展
早在周代,就有据日月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通常是春分祭日,秋分祭月。这种祭祀的礼仪曾是专属皇家的祀典,直到隋唐,皇家失去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威,月崇拜的世俗气息逐渐增强。唐宋时期,中秋节的格调定位于浪漫狂欢,由月、酒、乐、诗、神话造就。唐朝社会安定,政治开明,经济繁荣,人的思想空前开放,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在八月十五晚赏月、宴饮。至宋代,民俗文献里明确提到中秋,这一天人们全天过节,中午就纵情饮酒,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 ”到晚间,又“争占酒楼玩月”。 到了明朝,中秋节民俗内容有显著调整,受儒家文化和理学的影响,明代后拜月祈福、亲人团圆的主题凸显,更重视人情往来。亲朋团圆作为中秋节俗的第一主题,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氛围变得“中规中矩”。
(责任编辑:演讲网 yanji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