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辩友:
公务用车,原本是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方便工作、提高效率而配备的交通工具。然而曾几何时,由于体制上的缺陷、管理上的漏洞,使得公车开始异化,公车私用、车轮腐败、超标配车,财政不堪重负,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公车不“公”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公车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公务用车改革究竟走向何方?我方的观点是,公务用车必须货币化。
公务用车货币化,就是除保留少数执法执勤专用车外,取消公务用车,取而代之以货币化的形式,对公务人员执行公务活动所发生的交通成本进行补助,其实质就是把公务交通的物化变为货币化。这种改革,具有操作透明化、监督对象具体化等特点,是激励导向性的,能有效防止交通费用无限扩大,是解决现行公车制度弊端的根本出路。
第一,公务用车货币化,是总结各国公车改革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公务用车通行的模式。如何搞好公务用车改革,是世界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纵观一些国家在公车改革的导向上,都坚持了"一要方便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二要尽量为纳税人节省开支"的原则,并以此作出各项具体规定,很多国家,例如新加坡、韩国、南非及挪威等欧洲一些国家,则直接采取货币化补贴的方式。汉城虽然是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乘坐“官车”上下班的不足200人,如果没有紧要公务,汉城市市长也经常乘地铁上班。在南非,大凡有一定工龄和职务的政府公务人员,基本都有一辆可供自己支配的汽车。这得益于南非政府为公务员购买汽车提供的高额补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各地如北京、南京、深圳、珠海,以及湖南资兴车改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借鉴了上述国家的成功经验。
第二,公务用车货币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市场价格是唯一已知的几乎不导致无谓浪费的政策工具或手段。有形资产的货币化是市场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正是越来越多的领域货币取代权力的过程。生产资料的货币化、劳动就业关系的货币化、住房分配的货币化,等等,各种有形资产的货币化已经进入我们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包括公务用车在内的职务消费货币化也是市场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第三,公务用车货币化,是革除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种种弊端的根本出路。无容置疑,当前用车制度至少存在四大弊端:一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有的地方和单位用公车办公事尽占三分之一;二是效率低下、浪费惊人,公车每万公里使用成本高出社会车辆5至10倍,社会车辆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元,机关公车却高达数万元;三是超标配车屡禁不止,在一部分眼中,公车已经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四是公车费用直线攀升,财政不堪重负,据统计,我国公车消耗年均增长20%以上,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现在全国公车耗资达3000亿元,比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还要多出几百个亿,这笔巨款如果摊到我们每个人头上,中国13亿人口,无论男女老少、体弱病残,平均每人每年得交纳230元!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公车之害,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公务用车货币化后,公车私用因取消公车而不复存在,公车消费的“黑洞”被彻底堵塞,公车配备使用中长期存在的超标车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职务消费货币化,是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又一重大举措。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在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作用已经被大家公认。我们深信,只要坚持货币化方向,公务用车改革才能破冰前进!
(责任编辑:演讲网 yanji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