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树立远大目标、终身学习、不懈奋斗,是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早年学医,以医为业。他医术精湛,名噪一时,年收入曾高达万元之多。但是,他觉得,医术救人,所救有限,世上权力是政治,政治既可以为“大善”,也可以为“大恶”,中国人的苦难均源于“不良之政治”。因此,他决心弃医从政,改“医人”为“医国”,“改革中国之恶政治”,“锄去此恶劣政府”。
中山先生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他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研究西方政治经济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寻求救国真理。正是这种中西结合的思想,使他独创五权宪法。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制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创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同改良派围绕革命与保皇问题展开激烈论战。
他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毅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为革命从屡受挫折转向成功铺就道路。
从医学高材生到后来的革命家、政治家,转型跨度之大,转型后又能始终与时俱进,正是因为他勤勉学习读书,方得以完成。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迅捷,其形势就如滚滚长江东逝水,而置身其中的我们每个人恰如一叶扁舟。如果忽视了自我学习,就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唯有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业务技能、党派知识、管理才能等,即“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才能满足组织对我们的期望,才能不虚耗岁月。
确立远大终极的目标。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孙中山。
中山先生认为,坚信能够完成既定的目标,即便这目标难似移山填海,也终有获得成功之日;如果自己都认为不可能,即使是反手折断树枝这样简单之事,也不可能做到。这和我们中学《为学》那篇课文里学到的故事非常相似。课文讲到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穷和尚告诉富和尚想要去南海,只需要一个水瓶和饭碗即可。富和尚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而下尚且没有成功,认为穷和尚“子何恃而往!(你凭什么去!)”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之富和尚,富和尚面露愧色。正所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一是以终为始,即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愿景,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然而,很多人只是停留在想法阶段,望而生畏进而止步,以致一事无成。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孙中山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立志不做大官,要做大事,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历史功勋:他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国共合作,造就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终成一代伟业。
发扬坚持不懈的韧性。
“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革命的道路跌宕起伏、异常曲折:经历了十次失败之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终于获得成功,为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画上了句号。然而在南方各省纷纷宣布效忠中华民国的同时,北方还未脱离清政府,孙中山的政府没有实权,不得不屈服于北方大军阀袁世凯,于2月13日提出辞职。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当选理事长。1913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孙中山遂筹划起兵伐袁,旋即失败。孙中山不得不再赴日本寻求援助。1914年他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并两次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孙中山回国并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当选为大元帅,誓师北伐。1918年被迫去职。1919年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回到广州,次年就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退居上海。1923年他回到广州。同年12月29日孙中山接受列宁和中国共产党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重组中国国民党。次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1月应邀北上,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朱德元帅评价:“孙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充分地表现了坚决和勇敢的革命精神。他不怕困难和失败,他在遭受失败后,又整顿好革命队伍,重新走上战场。孙中山先生能够随着历史的变化不断地进步,由早期的主张推翻皇帝、建立民国进而到晚年的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倡导民主革命进而到主张实现世界大同。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是在前进的。”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
中山先生说“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谋求的事业越辉煌,越需假以时日。尽管如此,每天都应该勤勉尽责,“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今日国家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正是号召做精做细,久久为功。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困难挫折,就此哀怨悲叹止步,还是继续砥砺前行?诗人汪国真说“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打不起精神,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苦衷。你看即便像太阳那样辉煌,有时也被浮云遮住了光阴。你的才华不会永远被埋没,除非你自己想把前途葬送。你要学会等待和安排自己,成功其实不需要太多酒精。要当英雄不妨先当狗熊,怕只怕对什么都无动于衷。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走过漫长的黑夜便是黎明。”
作为民革党员,我们纪念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要牢记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忠告,发扬其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继承先生终身学习、志向远大、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在立足于本职的同时,发挥参政党职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演讲网 yanji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