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
当厄运和你招手,你是恐惧他还是征服他?我时常有这个困惑,近日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书,找到了答案,也领悟了他超越自己、超越苦难的别样人生。
作者史铁生在一个本该享受阳光、奔跑、欢笑的“疯狂的年龄”却双腿残废。那时他以21岁的年少轻狂和不堪生活的打击,而写出了这样的话,“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那去(地坛),仅因为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或许作者还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人生观,但很显然,他的人生给他的人生观开了一个重大的玩笑。 生活之舟常常把你推向极乐园或是无底渊。想想看,作者的无奈、颓废,和压抑,不正是每个人遇到困难和不幸时的真实写照么?
地坛,一个荒芜的古园,“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阑”。在别人眼里早已没有了绚丽的风景。但这却是史铁生生命的寄托。他在那里看见了别人的人生:一对老夫妇、一个唱歌的青年,长跑运动员、漂亮的弱智女孩……这些普通人细水长流的生活,触动了作者那敏感的心,他的郁结已经开始松动。这世界谁能说清,这世界何时为人们而改变?日升月起,太阳底下无新事,每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大同小异?人生中总有些不随人意。既然这样,就欣然接受吧。史铁生的心情在那虽破败,但依然有草木顽强生长的古园里,得到了慰藉。
史铁生的母亲,一个爱儿子胜过爱自己的人,承受的痛苦是无法想象的。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儿子的一切苦难,在母亲那里都是加倍的。”对于那个血气方刚又遭遇人生重大不幸的儿子,母爱,要以什么方式表现?一个母亲,究竟用什么方式纾解孩子的心?似乎,什么方式都是无效的。这个母亲,只有悄悄地尾随、寻找他的儿子,在地坛找到后,又悄悄地离开。一切都是悄悄的,不让儿子发现,不让任何人发现,她把对儿子安全的担心,把自己最深沉的爱,都隐藏起来,这是一种更厚重诚挚的爱,是对孩子高傲的自尊一种小心地呵护,像呵护一个精美易碎的青花瓷。
这一切,都被敏锐的作者发觉,母亲的委屈、担忧,母亲绵绵的爱,像一股清冽而温暖的涓涓细流,在儿子胸中流淌。儿子初期的怨恨、郁闷,甚至厌世的心结这时已经打开。地坛的沧桑,别人的生活,母亲的爱,时间的砥砺,已经让作者接受了不幸,燃起了新的希望。
后来,史铁生开始文学创作,但就在他小说第一次获奖时,母亲却已经故去。本来无数次想到死的史铁生,没想到母亲先一步走了。“一个人出生了,从他开始泣哭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将会死去。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死亡是每个人的终极结局,是每个人殊途同归的仪式。只是参透了死亡的作者,却再也没有机会反哺母亲的爱了。
合上书册,掩卷沉思。行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眩人的情节,而是用最朴实真挚的笔触娓娓道来,像一杯苦凉的龙井,滋润心田。我读这本书,从压抑、同情,到坦然、悦纳,从而思考自己的生活该何去何从。我是一个普通的电力工人,或许没有作者那样经历人生的大起伏,但生活中也并非处处锦衣玉食,随心所欲。“越热越忙,越冷越忙,刮风越忙,下雨越忙,打雷越忙”是对我们电力工人的生活概括。施工、架线、排除故障,抄表……没有休息日,不知走过多少路,磨破多少双鞋。印象中,我刚工作时,还是个爱美的女孩,在线路上洒汗水,在烈日下晒皮肤,看着自己晒成黑黝黝的,心里也动摇、也怨叹。但电网的安全、稳定,想起经济运行正常,工农业生产顺利,千家万户的生活舒适……这些都要靠我们一个个电力工人的双手。那一刻,我才明白,当你选择责任时,一切负面情绪都会化解。安逸的工作,舒适的生活固然重要,但比起娇柔华美,比起风花雪月,我更爱看人间的万家灯火,那里才有我的价值,我的奉献,我的寄托和自豪,当我亲手点亮这个城市,我的心和灯火一起明亮.
生活永远爱我们,即便有挫折,也阻挡不了我们坚定的步伐。生活没有错误,错了的,是我们不再起舞的心。我要让我的心永远起舞。
(责任编辑:演讲网 yanji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