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基层去,总隔着玻璃窗,眼睛就看不清楚;不到基层去,从材料到材料,思考就不够深入;不到基层去,通篇干巴话,表达就不够到位;不到基层去,冷暖不相知,感情就不够投入。长期的新闻实践证明,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是记者用脚在基层走出来的。我2000年从学校毕业后就到云南法制报驻德宏记者站,在驻站的6年间我深深的感受到要当好一名记者需要具备的不仅是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新闻嗅觉更加重要的是一颗热爱新闻坚定的心和扎根一线的决心。
回顾我的成长经历,在我从事记者的11年里的酸甜苦辣都是来自与基层深刻的记忆, 2002被我评为云南法制报优秀驻站记者;2004年在德宏州“7.5”“7.20”抗洪抢险宣传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云南法制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柔肩担乾坤》被评为2002年云南省社会综合治理好新闻三等奖;2004年,《爱滋孤儿感受人间冷暖》荣获2004年云南省新闻奖一等奖;2005年,《五头被‘拐’野象边境惊魂》荣获2005年云南报业新闻奖一等奖;2005年,《没有硝烟的战争》《冲锋陷阵的勇士》《铲除罪恶的根源》荣获2005年云南禁毒好新闻一等奖;2005年,《给养不足困扰德宏戒毒》荣获2005年云南禁毒好新闻三等奖;2005年,《德宏从业人员需戴健康证》荣获2005年云南禁毒好新闻优秀奖;2006年我从驻德宏站调到报社新闻部,我采写的《五州市政法委书记创建平安访谈》荣获2006年云南省平安创建好新闻一等奖,2007年《一个女毒贩和她的八个贩毒窝点》获云南禁毒防艾好新闻三等奖,《禁毒路上好搭档》获2008年获云南禁毒防艾好新闻二等奖,《外籍消费者可以跨国投诉》获2009年全国法制好新闻等等。这些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成绩但我觉得他应该是我在基层工作的记录。上面的这些获奖稿件仅是我稿件中极少的一部份但是它们每一篇无一例外都是来自最一线的报道,它们最真实,最有感情也最有血有肉。
我还记得我曾和边防战士在国境线上堵卡,蹲守一夜为的是抓住携带毒品走私入境的犯罪嫌疑人,在戒毒所里我与吸毒人员交心谈心与民警们一起开导家属配合工作,我也记得在下雨的深夜和公安民警一同潜往“蛇头”住所解救被拐的缅籍妇女,为了写出一篇独家我和森林公安民警一直同吃同住一个月,在肆意的泥石流洪水面前我也勇敢坚持克服空腹步行5小时走进被围困的村寨报道他们的困境,然后协助政府做好安抚工作,每次采访完即使是深夜我都披星戴月回到驻地连夜赶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经常回忆起这些我心里都很澎湃,感谢周遭的一切让我能比同龄人都幸运能感受到生活和社会的真实,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经历使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我喜欢也热爱我的工作事业,我能通过我的文字改变许多事情,我记得再采写《爱滋孤儿感受人间冷暖》一稿时,当时的盈江新城乡10多个艾滋孤儿流离失所,我采访后把身上的钱全都给了他们,后来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最后孩子们都有衣穿、有饭吃、有书读,读到他们给我的来信时我知道围绕在我身边的是幸福,在采写《给养不足困扰德宏戒毒》时德宏州正处在内外交困的特殊时期,空降的记者们只写出了毒品造成的可怕没有把最真实的问题客观的报道出来,一定程度上德宏已经陷入了被动的局面,我通过综合的分析了解最终将德宏禁毒的困境用铅字表现出来,理解多了,人们误解也少了,我知道这样能使我的家乡变得更美丽。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都在努力,记者就是要把自己当作是人民群众和党的桥梁,把党的声音带到基层,把基层的声音传递给党。
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继承和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树立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继续用群众语言说话、提升吸引力感染力,用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实现最佳宣传效果。
砸牌子容易树形象难,一个报社、一个记者的形象是要通过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积极工作来体现的,认真、高效是我一直以来遵守的纪律,为人民服务是我的任务,我送被拐少女回家时她眼泪汪汪的母亲激动的拉着我的手说“没有你们我怕一辈子都见不到我女儿了!”被撞死清洁工的家属激动地拉着前去慰问领导的手:“我这辈子都没有见到过县太爷呀!”年过古稀的抗战老兵婆娑地拿出勋章:“感谢党,感谢政府,有了低保和社保,我真幸运!”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只会吃喝玩乐,只想捞好处的记者永远都不能树起好形象,不负责、没有正气、没有良知的记者比贪污腐败的官员更可怕,他们毁掉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形象和报社的招牌更是人民心中的口碑!
“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 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我仍将继续深入群众生产生活,走进群众内心世界,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社情民意,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活动更进一步锤炼思想品质、提升综合素养,学习人民群众的优良品格和创造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秉持崇高的职业追求,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到基层一线,捕捉最生动的场景、记录最感人的故事,学好用好群众语言,使新闻报道植根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中,更加生动鲜活、贴近群众。我还有很长的路,我都一直要坚持在基层用一线的声音向党和人民汇报。
伟大的时代、火热的生活,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生动不竭的素材和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让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要求,积极投入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去,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融入群众,用“真走、真转、真改”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水平,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和能力,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演讲网 yanjiangcn)